黑心

NT$280

庫存量: 1 件庫存

分類: 標籤:

內容簡介

《黑暗之心》是一部描述航海經驗的長篇小說。康拉德以「客觀投射」的方法,將航向非洲剛果的細節與情況呈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身歷其境,感受航海氣氛的壓服性召喚。全書藉由康拉德所選取的逼真紀錄,營造出貪婪、愚蠢、道德穢污的瘋狂狀態,產生驚人的不吉和奇異氣氛,從而召喚人性的深奧及精神的恐怖。

作者簡介:
康拉德(Joseph Conrad, 1857-1924),原籍波蘭的英國小說家,父親雖為一名窮詩人,但在波蘭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康拉德青年時期即立志成為偉大作家,而他又醉心於航海,在累積了一連串的航海冒險經驗的同時,他選擇了英國語言作為創作工具,而成為英國的海洋作家。他寫盡了海洋的神祕,以及人類與大自然的艱苦搏鬥,《黑暗之心》即是這樣一部航海小說。其他重要作品還包括《吉姆爺》《救援者》《漂泊者》等等。

譯序

讀了再說

如果只讀一本現代英國文學的作品,要選哪個作品才能闡示「現代」的多變、「英國」的相貌、「文學」的特質?〈黑暗之心〉不僅會是首選,也很可能是唯一的選擇。乍看之下,這種選擇好像出自期末試卷或死心塌地授課的學究。很少人會喜歡考試,很少人會喜歡嚴肅的經典文學。文學作品一旦被冠上「經典」的標籤,就必須背負原罪,如同瀕臨絕種的保育動物,有待不食人間煙火的專家去研究。尤其對後現代的讀者而言,閱讀的樂趣早已被上網的刺激所取代,就算一輩子只讀這本經典小說,面對書中怪異的情節,相信仍有許多人怎麼讀都讀不懂,查了滿滿的單字還是不解,最後只能草草放棄,上網去吧。

不過,耐得住性子的讀者將會發覺,〈黑暗之心〉的故事背景為遙遠的19世紀末葉,一點也不「現代」;內容敘述殖民異域的一段陰謀故事,題材其實一點也不「英國」。作者康拉德原為波蘭裔的英籍船長,自學英文十餘年就半路改行寫作,文體自成一格,不像一般的「文學」作品。然而,這些質異相斥的要素有其魔力,催化出嶄新的變異,讓百思不解的讀者有所領悟,懵懂中又有所體認,並促使讀者以全新的眼界審視文明、歷史與人性:這就是經典的魔力。

譯者希望藉由〈黑暗之心〉的譯注讓讀者都能耐得住性子,體驗這股魔力。有興趣的讀者可先參看〈緒論〉部分,從傳記、歷史、文本等層面了解〈黑暗之心〉的時代意義。譯者考量〈黑暗之心〉的敘事手法與文化歷史背景之複雜,特針對晦澀處詳加注解,盼對讀者有所助益。在不影響中文語法的前提下,譯文盡可能忠實呈現原作獨有的語氣,並全數保有原文所用的破折號與刪節號,使讀者能感受到〈黑暗之心〉的異質性,並與百年前的英國讀者一樣,愈讀愈「怪」。

如果吃西瓜如羅青所言就有六種方法,解讀「愈讀愈怪」的經典必定是更加嚴苛的挑戰。但其中最有效的依舊是第一種方法——先讀再說。

本書為國科會經典譯注計畫的研究成果,在文學前途堪憂的時日能順利出版,首先特別要感謝國科會的補助與兩位審查人的寶貴意見。台東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林文寶教授鼓勵有加,希望本書不辜負他的期許。承蒙英美語文學系溫宏悅主任提攜,感謝同仁王本瑛教授、柯文博教授、蔡欣純教授一路支持。英美系行政助理曾姜怡儀小姐、人文學院林淑芬專員、理工學院許淑珠專員的工作熱情,也一併致謝。要感謝的人太多了,有人最後謝天去了;在此則要謝謝眼前這片溫暖平靜的蔚藍大海,每當譯注工作告一段落之餘,讓我得以洗淨那揮之不去的「黑暗之心」。

鄧鴻樹
於東海岸

康拉德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

只有註冊並且購買過商品的顧客才能撰寫評價。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