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在臺灣II:「日本時代」的歷史記憶 The Empires on Taiwan II : The Historic Memory of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NT$420

已售完

分類: 標籤:

內容簡介


從「個人記憶」到「集體記憶」

追尋戰後作為歷史記憶的「日本時代」

 

從1895至1945年的日本殖民地統治時期,臺灣一般習慣上也稱為「日本時代」。「日本時代」是一個歷史記憶的方法或過程,而非只是一個過去的「歷史階段」。日本時代的歷史記憶不僅存在於高階知識系譜的建構,同時也存在於一般大眾生活的日常活動場所及各種文化領域中。

 

本書共分三部,著重被殖民經驗過後,也就是二戰後臺灣社會在不同時期面對政治、經濟、社會等狀況變化時,對於過往日本帝國殖民時期知識與社會文化的重新理解。整體討論範圍涵蓋不同面向,包括從學術論述到民間議論的形構、從傳統的戲劇類型到大眾庶民的文化傳播、從個人的回憶到具有集體意義的歷史記憶,以及從律法的建構到檔案的製作管理等,恰恰體現歷史記憶運作的豐富面向與無所不在。

作者簡介


陳偉智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

 

汪俊彥

國立臺灣大學華語教學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曾文亮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林文凱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李衣雲

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副教授

 

呂紹理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蔡慶同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副教授

 

李育霖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李承機

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副教授

目錄


導論 李承機、李育霖

壹、編輯目的

貳、議題設定與方法論

參、全書構成與章節簡介

 

第一部 時代轉換下的歷史記憶

 

第一章 戰後初期的臺灣文化論述:時代轉換期的危機論述與歷史意識/陳偉智

壹、危機

貳、轉喻的「文化」論述

參、「文化」論述結構的時間與空間,及歷史主體

肆、代結論:從「山外」的位置看

第二章 後殖民與戲曲政治/汪俊彥

壹、臺灣人看京劇?那一定是外省人

貳、殖民時期的戲曲活動

參、京劇與本島人

肆、本地京班:廣東宜人園

伍、戰後臺灣戲曲種族化

陸、結論:戲曲的後殖民

第三章 戰後臺灣對日治時期法制的詮釋與評價(1945-1970)/曾文亮

壹、前言

貳、不只是過去:日治時期法制在戰後

參、戰後對日治時期法制的重新評價

肆、結論

 

第二部 歷史記憶的重層皺褶

 

第四章 臺灣原住民起源問題:日治與戰後臺灣民族學與考古學的學術史解析/林文凱

壹、前言

貳、日本民族主義與臺灣原住民起源研究

參、臺灣的中國民族主義/臺灣民族主義與臺灣原住民起源研究

肆、中國的中國民族主義與臺灣原住民起源研究

伍、代結論

第五章 身體的記憶與義務的記憶:戰後臺灣集體記憶的潛伏與再建構/李衣雲

壹、前言

貳、中國化政策與記憶的建構

參、潛在的身體記憶與「日本」的意義

肆、遭遇置換的記憶

伍、新世代身體內共存的二種記憶

陸、結論

第六章 記錄戰火與記憶戰爭:臺灣的經驗/呂紹理

壹、前言

貳、內部戰火與民間信仰

參、戰爭與紀念戰爭的國家化

肆、兩種戰爭紀念與記憶的糾葛

伍、轉型正義與戰爭責任

陸、結論

 

第三部 歷史記憶的檔案化

 

第七章 檔案星叢:紀實性音像作為重返殖民的通道/蔡慶同

壹、前言

貳、視聽檔案作為重返歷史的通道

參、音像紀錄作為重返記憶的通道

肆、結論

第八章 歷史的影像事件:電影《賽德克.巴萊》作為視聽檔案/李育霖

壹、前言

貳、歷史再現的僵局及其外

參、電影作為歷史的視聽檔案

肆、電影作為社會政治事件

伍、結論

第九章 作為方法的「日本時代」:「回憶錄」與「口述歷史」所製作的殖民地臺灣「歷史記憶」/李承機

壹、前言

貳、1990年代以降的「回憶錄」與「口述歷史」出版潮

參、「個人記憶」的官方化與「民眾化」

肆、作為方法的「日本時代」

伍、結論:在重層的「後殖民」狀況下

 

徵引書目

索引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

只有註冊並且購買過商品的顧客才能撰寫評價。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