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時代群像

NT$390

庫存量: 2 件庫存

內容簡介


  漢娜.鄂蘭論萊辛、羅莎.盧森堡、卡爾.雅斯培、華特.班雅明……
19世紀末與20世紀前半葉,是個政治大災難、道德大淪喪、藝術與科學卻突飛猛進的時代,這裡所論的正是那個時代的知識份子。
一個最黑暗,也是思想文化最燦爛的年代, 鄂蘭與這些精采的人在同一時空中交會。

本書是20世紀重要思想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 1906-1975)於20世紀70年代完成的著作。鄂蘭被譽為是20世紀最偉大,最具原創性的思想家之一。

她在書中所論的都是20世紀前半葉的知識份子,都是她身邊熟識的人。處在上一世紀上半葉的歐洲學術文化中心,一個最黑暗,也是思想文化最燦爛的年代。

「黑暗時代」一詞出自德國詩人布萊希特的名詩〈致後代子孫〉,指的是20世紀黑暗現實中無所不在的恐怖。

漢娜.鄂蘭認為,本書中她所談到的幾位人物──包括萊辛、羅莎.盧森堡、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卡爾.雅斯培、伊薩.迪內森、賀曼.布羅赫、華特.班雅明、貝托爾特.布萊希特、華特馬爾.居里安與藍道.賈雷爾──照亮了那個時代的黑暗。

漢娜.鄂蘭相信,「即使是在最黑暗的時代,人都有期望光明的權利,而光明與其說是來自於理論與觀念,不如說是來自於凡夫俗子所發出的螢螢微光,在他們的起居作息中,這微光雖然搖曳不定,但卻照亮周遭,並在他們的有生之年流瀉於大地之上。」正是基於這樣的信念,乃有了這組群像的勾勒。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 1906-1975)

被譽為是20世紀最偉大,最具原創性的思想家之一,早年跟隨海德格、雅斯培。1933年納粹上台後流亡巴黎,1941年到美國,先後在普林斯頓、哥倫比亞、紐約新學院(New School)任教。

她的思想重點在於:對極權主義、政治實踐(如革命、暴力、權力)以及公共空間等議題的思辨。她的著作如《心智生命》(The Life of the Mind)、《極權主義的起源》(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人的條件》(The Human Condition),皆是社會、政治哲學的扛鼎之著。

鄂蘭於1975年去世後,美國學界出現「鄂蘭研究」,儼然成為一個學派,稱為「鄂蘭派」。

譯者簡介

鄧伯宸

成功大學外文系畢業,曾任報社翻譯、主筆、副總編輯、總經理,獲中國時報文學獎附設胡適百歲誕辰紀念徵文優等獎。譯作包括《哭泣的橄欖樹》、《遙遠的目擊者:阿拉伯之春紀事》、《日本新中產階級》、《鄂圖曼帝國三部曲1300-1923》等(以上皆由立緒文化出版)。

目錄


目錄

作者序

1黑暗時代的人本精神
兼論萊辛 Gotthold Ephraim Lessing, 1729-1781
德國啟蒙運動時期最重要的作家和文藝理論家之一

2玫瑰的名字
羅莎.盧森堡 Rosa Luxemburg, 1871-1919
德國左派革命家。德國共產黨綱起草人。

3世界公民○1
頌:卡爾.雅斯培Karl Jaspers, 1883-1969
二十世紀德國的存在哲學大師

4世界公民○2
卡爾.雅斯培Karl Jaspers, 1883-1969
二十世紀德國的存在哲學大師

5遠離非洲
伊薩.迪內森Isak Dinesen, 1885-1963
《遠離非洲》、《芭比的盛宴》作者

6勉為其難的詩人
賀曼.布羅赫Hermann Broch, 1886-1951
德國重要作家

7最後的歐洲人
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
二十世紀重要哲學家

8我們曾作為『光明的一代而生活』
貝托爾特.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 1898-1956
德國戲劇鉅擘

9重新肯定佛洛斯特、惠特曼和威廉斯
藍道.賈雷爾Randall Jarrell, 1914-1965
美國詩人、小說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

只有註冊並且購買過商品的顧客才能撰寫評價。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