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尋與再現:當代新聞攝影的凝視 2008-2020

NT$800

作者:莊坤儒、杭大鵬、劉子正、余志偉、陳煒煇、張良一、曾原信、簡永達、沈君帆、許震唐、張凱雲、陳傑新、馮凱鍵、鄭子峰、黃奕聰、鄒保祥、陳朗熹、劉貳龍
出版社:台灣新聞攝影協會

庫存量: 20 件庫存

內容簡介


珍藏 18 位台灣新聞攝影大賽得獎攝影師 100 幅照片。

 

規劃出「民主浪潮」、「兩岸之間」、「居住正義」、「貧富差距」、「文化現象」、「移工困境」、「性別人權」、「環境生態」、「災難現場」、「時代革命」十大議題,呈現當代台灣社會的發展與變遷。

其中太陽花學運與香港反送中事件的系列作品,則是集結台、港多位一線攝影記者的佳作來呈現,精彩可期。透過展出的系列照片編輯與敘事,也希望可以讓觀者重新看見,在影像追尋與再現的道路上,攝影記者們的堅持與努力。

作者簡介


莊坤儒 Kent Chuang

1976 年台南出生,大學時立定攝影志向,之後便持續拍照至今。相信紀實攝影是一個時代的見 證,也著迷於藝術攝影的個人微觀宇宙。現為《台灣光華雜誌》攝影組召集人及台灣新聞攝影協 會理事長,希望藉由媒體與組織,探索攝影的各種可能性。

杭大鵬Dah Perng Hang
1987 年就讀文化大學新聞系,求學時正值解嚴前後的街頭抗爭年代,大學時光大多在街頭拍照與 暗房裡度過,也立定志向日後要以攝影記者為職業。一路走來始終相信攝影在紀實上的價值,為 時代留下影像的紀錄,是身為攝影記者的挑戰與使命 。

張良一Liang I Chang
1968 年 1 月 1 日生,1987 年就讀淡江大學經濟系,大學四年不是在台灣某個角落拍照,就是窩在淡水河邊,自嘲唸的是淡水河邊大學攝影系。1993 年退伍,曾先後在中央通訊社、《中國時報》 和《蘋果日報》等媒體任職攝影記者,從事影像創作 30 年,自覺攝影是值得傾畢生心力去追尋與 實踐,目前是自由攝影師。

馮凱鍵Hoi Kin Fung
於香港《明報》任攝影記者,2019 年反修例運動始,頻繁遊走於催淚煙與橡膠子彈中的街上,記 錄運動中的大小事。2020年,在 7th Lumix Festival for Young Visual Journalism 憑香港理工大學圍城 的一組地景照片入圍展出。

陳焯煇Cheuk Fai Chan
香港土生土長,80 後,金牛座,大學時主修文學,及後喜歡拍照,沒什麼謀生技能,先後於《成 報》、《香港 01》及《端傳媒》任職攝影記者,現居香港,以紀實攝影為志業,風雨飄搖,攝影是 我唯一支點。

曾原信Yuan Hsin Tseng
新聞本科系畢業,本身並不是攝影本科系,想當記者大過於拍照,卻發現只有用影像才會好好說話,以後如果過世不要燒相機給我,攝影並非我的全部,而是有生之年就該好好做完的事。

余志偉Chih Wei Yu
來自高雄,在大台北地區生活。現為《報導者》攝影主任。專業的學識背景來自大眾傳播領域, 主攻新聞記錄攝影,後來深入研究應用媒體及藝術,從事傳媒工作超過 18 年。投入新聞攝影培力、推廣非營利組織運動,創作上積極推延影像邊界的可能性。

鄭子峰Tsz Fung Cheng
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傳理系。2014 年受社會運動影響開始接觸攝影,及後於數間香港本地媒體任 職攝影記者;其間專注發展專題攝影。

黃奕聰Peter Wong
剛好趕在香港回歸前出生,攝影讓我聚焦在青春躁動的時代,我關心的是未來將往何處去。

沈君帆Chunfan Shen
44 歲,《蘋果日報》攝影記者,2003 年開始拍攝台灣慰安婦阿嬤。初期以記錄者身份進入阿嬤的團體,漸漸成為陪伴者,一起走過彼此人生的一段旅程,直到阿嬤相繼過世。

許震唐 Cheng Tang Hsu
自由攝影師,生於濁水溪出海口北岸的彰化縣台西村人。目前從事社區影像工作,於濁水溪畔經 營社區空間──台西村影像館。鏡頭下描寫人、土地、環境的關係與面對環境困境的隱喻,同時藉由影像的力量傳達人、土地、環境之間的自我省思。

劉貳龍I Lung Lau
自由攝影記者,過去曾作為學生團體成員,積極參與香港的雨傘運動。大學時期接觸新聞和紀實 攝影,現在主要為香港和台灣的傳媒機構拍攝新聞事件,並致力紀錄香港社會及政治運動,希望以影像關注社會問題。

陳朗熹Long Hei Chan
1994 年出生並成長於香港。大學時期修讀社會政策,畢業後成為攝影記者,並為不同本地及海外 媒體工作,曾獲多個本地及國際攝影獎項。2017 年開始發表個人作品,曾出版攝影集《香港美不 美?》、《無以名狀的力量》。現為獨立攝影師,專注記錄社會現況並開展個人攝影計劃。

劉子正 Tzu Cheng Liu
1975 年生,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學士,美國雪城大學藝術攝影碩士,曾任《中國時報》攝影記者, 現為《經典雜誌》攝影師。 獲有吳舜文新聞獎、金鼎獎、卓越新聞獎,以及中國金浪獎等。

簡永達 Yungta Chien
曾任《報導者》記者,現為獨立記者。努力學習用「文字」「、影像」與「數據圖表」說個好故事。 曾獲亞洲卓越新聞獎、人權新聞獎、臺灣卓越新聞獎深度報導獎、曾虛白先生新聞獎公共服務獎等多項獎項。

 

鄒保祥Pao Hsiang Tsou

總希望能用相片留下些甚麼、述說些甚麼,曾經有這些事情、有這些人在這,這麼樣的活過。

張凱雲Kai Yun Chang
1970 年生,高雄市東方工專電子科畢業,因拍攝建築物而接觸攝影。曾任職於《台灣時報》、《民眾日報》,現為《蘋果日報》攝影記者。

陳傑新Kit San Chan
出生於香港,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畢業。2015 年加入《立場新聞》,從事平面設計及攝影工作,見證香港變遷。

目錄


序 Preface 4
1  太陽花:民主浪潮 8
Democratic Movements: Sunflower
2  兩岸之間:孤獨的哨站 60 年後的金門 28
Cross-Strait Relations: The Lonely Outpost of Quemoy after Sixty Years
3  居住正義:撒烏瓦知部落 40
Housing Justice: Sa’owac Tribe
居住正義:大觀社區迫遷 50
Housing Justice: Daguan Community Faces Eviction
4  貧富差距:15 歲起我這樣養活自己 60
Wealth Inequality: Supporting Myself Since the Age of 15
5  文化現象:追夢人 68
Cultural Phenomena: Dream Chaser
6  移工困境:屍骨還鄉路 78
The Plight of Migrant Workers: A Path Where Many Lie beneath
7  性別人權:阿嬤的又一天 90
Gender Equality and Human Rights: Another Year in the Life of an Elderly Comfort
Woman
8  環境生態:我20年的鄰居──六輕營運 20 年 98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My Neighbor for 20 years— On Twenty Years of Operation of
the Sixth Naphtha Cracker Complex
9  災難現場:氣爆之夜 108
At the Scene of Disaster: The Night of Kaohsiung Gas Explosions
10 時代革命:香港反送中運動 118
The Revolution of Our Times: The Hong Kong Anti-extradition Movement
圖錄 142 Index
攝影師簡介 150 About the Photographers
追尋與再現:當代新聞攝影的意義探索 154
Recollection and Revisualization: The Search for Meaning with Contemporary
Photojournalism
從新聞攝影看台灣社會 158
Taiwanese Society Through the Lens of Photojournalism
台灣新聞攝影協會 162
Taiwan Press Photographer Association

得獎與推薦記錄


再現與追尋的攝影之路

莊坤儒
台灣新聞攝影協會理事長
2019「追尋與再現」攝影特展共同策展人
台灣新聞攝影協會是一個非營利的組織,主要任務是每年舉辦 台灣新聞攝影
大賽、展覽、以及新聞攝影相關的講座或課程。2019年底,我們整理了12年
來影響台灣最深切的得獎作品,在臺北科技大學舉辦了「追尋與再現:從新聞
攝影看當代社會」展覽。
在西方定義的新聞攝影美學觀,什麼叫做「好照片」的範本,從世界新聞攝
影大賽(World Press Photo Contest)得獎作品裡一覽無遺。不論是戰爭、饑荒、
衝突等等具有強烈影像感的新聞攝影,這些西方的新聞攝影的商業化,長久
以來吸引全球讀者的眼球,已經成為一種標準。但是,在台灣新聞攝影大賽
的得獎作品裡,我們發現許多作品少了一點不顧被攝者的影像暴力照片、少
了一些嗜血新聞照片,相較之下更多了人性的關懷。我認為一方面這是評審
的多樣性使然,另一方面則是台灣社會多年來被國際社會邊緣化,一旦面對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

只有註冊並且購買過商品的顧客才能撰寫評價。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