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戴震與章學誠——清代中期學術思想史研究(四版)

NT$660

庫存量: 1 件庫存

分類: , 標籤:

內容簡介

跨越世紀的史學泰斗──余英時
一代巨擘的治學方法、為學成就,經典再現
是中國的危機,更是中國文化的危機

面對西方全新的主義與各種思潮,中國文化該如何自處?

專文引言 ▎
陳弱水(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齊聲推薦 ▎
黃進興(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院士)
王汎森(中央研究院院士、臺灣綜合大學系統校長)
【余英時典藏套書 系列特色】
◆余先生學術成就的多方位呈現
集結余先生橫跨三十年的的學術論文、通俗短講和專書序文,文體特性各異,
涉獵主題廣泛,展現其深厚的研究學養和嚴謹的治學態度。而其中針對恩師錢
穆學術和思想的研究,不僅為讀者提供理解錢穆的另一取徑,也能從中觀察余
先生自青年以來的學思歷程。
◆走出象牙塔的社會關懷
余先生學術成就斐然,但是他並未將眼光限縮於研究的象牙塔中,而是賦予自
身知識份子該有的淑世理想。從套書中的短文和講詞,可以看出余先生也將其
學養和批判性眼光,應用在針貶時事與社會問題。他不畏政治勢力,不獨善其
身,嘗試利用筆墨啟發讀者一同追求更自由、美好的時代。
◆時代變遷中的一盞明燈
余先生藉歷史分析點破中國百年來所處的危機,亦巧妙剖析中國在他落筆當下
的整體局勢,展現余先生對自由和民主等普世價值之關懷,並給予讀者化解危
機的可能方向。其見解在今日詭譎莫測的局勢下,讀起來依然擲地有聲。
「中國近代史始於鴉片戰爭,此後的每一階段也都是對西方帝國主義的『回應
』。由於『回應』不當,中國的危機於是越陷越深。」
余英時先生在書中,從文化的角度切入,分析中國近代史研究隱含的價值
脈絡。受到西方主義與思潮的影響,中外學者的研究往往忽視了中國文化作為
影響國族發展的主體。近代中國文化的發展,不僅僅只是因應西方所帶來的危
機而做出回應,更是由內而發的文化反動。余英時先生點出,對於中國史學乃
至中國本身,其文化皆具備不可忽視的特殊性及重要性。
從毛澤東、周恩來,到魯迅、周作人、郭沫若以及林語堂,余英時先生梳
理近代中國歷史人物,在西力衝擊與一次次的危機之下,如何作出最適切的抉
擇,而他們的選擇,又是如何影響整個中國文化。
全書以遒勁的筆觸、深刻的體驗,自中國歷代人物及社會背景等方面,探
討中國近代以來所遭受的種種文化危機,期望能喚起民族的文化認同,尋回遺
落在歷史裡的中國,深切盼望中國能夠邁向民主化的道路。

 

作者簡介

余英時(1930~2021年)

出生於天津,籍貫安徽潛山,香港新亞書院文史系首屆畢業,曾師從國學大師錢穆及當代漢學大家楊聯陞,取得哈佛大學史學博士。曾任密西根大學副教授、哈佛大學教授、耶魯大學講座教授、普林斯頓大學校聘講座教授、康乃爾大學第一任胡適講座訪問教授、香港新亞書院院長兼中文大學副校長。1974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2004年獲選為美國哲學學會院士,2006年榮獲有「人文諾貝爾獎」之稱的「克魯格人文終身成就獎」(the John W. Kluge Prize for Lifetime Achievement),2014年榮獲「唐獎漢學獎」。被西方譽為「二十一世紀中國史學之泰斗」。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

只有註冊並且購買過商品的顧客才能撰寫評價。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