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選譯詩作近一百七十首,橫跨葉慈創作生涯五十年;譯文忠實原詩意蘊,摹擬原詩形式及韻律,並附以詳注。譯者傅浩,長年研究葉慈其人其詩,為序簡述葉慈生平,對愛爾蘭的民族情感、在政治運動中所持立場、個人起伏複雜的感情生活、對神秘主義的愛好、對詩藝的追求與演變,提供葉慈詩作精要之背景。書末附葉慈年表及詩作索引,便於讀者查閱參考。 全書詩作選譯自: 《十字路口》(1889)、《玫瑰》(1893)、《葦叢中的風》(1899)、《在那七片樹林裡》(1904)、《綠盔及其他》(1910)、《責任》(1914)、《庫勒的野天鵝》(1919)、《麥克爾?羅巴蒂斯及舞蹈者》(1921)、《塔堡》(1928)、《旋梯及其他》(1933)、《帕內爾的葬禮及其他》(1935)、《新詩》(1938)、《最後的詩》(1938-39)。 作者簡介 William Butler Yeats (1865-1939) 愛爾蘭著名詩人、劇作家,192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一生創作頗豐,其詩吸收浪漫主義、唯美主義、神祕主義、象徵主義、玄學詩的精髓,幾度變革,終究熔煉出獨特的風格。其藝術探索被視為英詩從傳統到現代過渡的縮影,其生活經歷和精神世界也因與愛爾蘭現代歷史緊密相連,而愈顯豐富多采。艾略特曾譽之為「廿世紀最偉大的英語詩人」。 譯者簡介 傅浩(1963-) 祖籍武漢。北京大學英語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究生院外文系畢業,1990年獲文學博士。現代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曾獲尤金奈達翻譯獎、梁實秋文學獎譯詩等。著譯有《葉芝抒情詩全集》(1994)、《葉芝評傳》(1999)等。(葉芝:即葉慈,為中國譯名。) 序 譯者序 一 威廉.巴特勒.葉慈(William Butler Yeats, 1865-1939,又譯葉芝),係愛爾蘭詩人、劇作家、散文家。少年時興趣廣泛:曾在都柏林藝術專科學校學過繪畫;很早就顯露出詩歌創作的天賦;醉心於東方神祕主義,組織和參加過祕術研究社團;關心民族自治運動,一度加入愛爾蘭共和兄弟會。1896-1904年與劇作家葛列格里夫人和約翰.辛等共同籌建愛爾蘭民族劇院,發起了愛爾蘭文學復興運動。1922年愛爾蘭自由邦成立,當選為參議員。葉慈一生創作不輟,其詩吸收浪漫主義、唯美主義、神祕主義、象徵主義和玄學詩的精華,幾經變革,最終熔鍊出獨特的風格。他的劇作多以愛爾蘭民間傳說為題材,吸收日本古典能樂劇的表演方式,開創了現代西方戲劇中東方主義和原始主義風氣。1923年,「由於他那以一種高度藝術的形式表現了一整個民族的精神、永遠富有靈感的詩」,葉慈被瑞典學術院授予諾貝爾文學獎。他的代表作品有詩集《葦叢中的風》(1899)、《塔堡》(1928)、《旋梯及其他》(1933),劇作《凱瑟琳.尼.胡里漢》(1902)、《庫胡林之死》(1938),哲學散文《幻景》(1925),短篇小說集《隱祕的玫瑰》(1894)等。 葉慈誕生於愛爾蘭首府都柏林,是一位畫家的長子。雖然他的家庭傳統上說英語,奉新教,祖先是英國移民,他本人所受的也是正規的英國教育,但他自小就有很強的民族意識。這也許與他在倫敦上小學時受英國同學歧視和欺負的經歷不無關係。作為英裔愛爾蘭人,他對宗主國英國的感情是愛恨參半的;他恨英國人在政治上對愛爾蘭的殖民統治和壓迫,同時又愛使他得以直接學習莎士比亞等大師並且使他自己的作品得以更廣泛流傳的英語正是處於這樣一種尷尬地位,才使他在從事文學創作伊始就感到確定身分的迫切需要。頁碼 23作為使用英語的創作家,葉慈面臨的首要問題是題材。這與十九世紀中葉以來研究和翻譯蓋爾語文學的學者和翻譯家們所面臨的問題不盡相同。他既必須背離英國文學的傳統,退回到愛爾蘭的本土風景中去尋找靈感,又必須把所獲納入英語的包裝。1886年,葉慈結識了芬尼亞運動領導人、愛國志士約翰.歐李瑞。在他的影響下,葉慈開始接觸愛爾蘭本土詩人的具有民族意識的作品,他自己的創作也開始從古希臘和印度題材轉向愛爾蘭民俗和神話題材。1889年出版的第一本詩集《烏辛漫遊記及其他》就反映了葉慈早期創作方向的轉變和確定。 同年,葉慈結識了狂熱的民族主義者茉德.岡。由於她的美貌的吸引,年輕的葉慈多少有些身不由己地進一步捲入了爭取愛爾蘭民族自治的政治運動旋渦之中,就好像他筆下的詩人烏辛被仙女尼婭芙誘引到魔島上一樣。但他畢竟不是政客,而是詩人。他不可能採取任何激烈的實際行動,而只是盡詩人的本份: 知道吧,我願被視為一個群體中的真兄弟,為減輕愛爾蘭的創痛, |
|
作者簡介 |
|
目錄譯者序 選自《十字路口》(1889) 悲哀的牧人 19 選自《玫瑰》(1893) 佛格斯與祭司 47 選自《葦叢中的風》(1899) 不絕的話音 81 |
葉慈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