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昨天晚上我讀完了這篇小說,覺得簡直可怕極了……我有這麼一種感覺,好像我自己也被關在第六病房似的。」 這部曾被稱為「整個俄國文學中最可怕的小說」的〈第六病房〉,故事十分簡單,發生在某一城鎮的某一小醫院裏,其中「第六病房」是監禁精神病患者的特別病房,遺世但不獨立,由一位粗暴、動不動打人的退伍老兵看守(或說統治),受監禁的病患共五名,其中一個關鍵性的病人伊凡‧德米特利奇‧格羅莫夫患有被迫害妄想症,出身良好,之前是法院傳達員和地方上的書記,三十三歲(和彼時的作家同齡)。此人脾氣暴躁,言論尖利,他患病的起因係某個憂鬱的秋天早晨目睹兩名戴鐐銬的犯人被四名兵士押送,忽然神經質的想到自由喪失的可怖,自己不也極可能被捕被關監獄裏?「他知道他沒犯過任何罪,而且可以保證將來也不會殺人、放火、偷竊,可是偶然間無意犯罪不是很容易嗎?是啊,無怪乎人民歷代的經驗教導我們,誰也不能保證免於乞討和牢獄之災……」 從形式上來說,他的小說篇幅短小,最多只到中篇小說的長度,捕捉的通常是漫漫人生的一瞬一截,頭尾兩端則依然浸泡在廣漠深厚的生命大海之中水波不興,也就不會有日暮途窮的絕望感;從書寫本質來看,契訶夫又太謙遜、太不自戀、太──該怎麼說好──太自由而且該講歡快還是頑皮,他的小說,即使在最悲慘無光的段落裏,都還是有笑聲傳出來(永遠有人「稍微認真的在笑」),或者戲謔、或者自嘲、或者就只是單純的覺得有趣會心,伴隨著契訶夫本人耐心且寬容(他一輩子如此)的溫柔目光,所有非戲劇性不可的莊嚴偉大或悲壯總是這麼被他笑掉,應聲瓦解,因此凝聚不成某種雕像般剛硬的、截然的、和尋常世界劃清界線的封閉性作品來。契訶夫絕不嚇唬我們,我們也不怕他,於是我們也就不覺得自己渺小,像讀托爾斯泰或杜斯妥也夫斯基那樣。平等,遂使百年來讀小說的人常常忘了要尊敬他。 目次 |
|
作者簡介契訶夫(Anton Pavlovich Chekhov) 譯者 汝龍 文學翻譯家。江蘇蘇州人。曾任中學教師。建國後,歷任中國文學院、蘇南文化教育學院、東吳大學副教授,平明出版社編輯部主任,中國作協第四屆理事,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第一、二屆理事。譯有[蘇]高爾基《人間》、《阿爾達莫諾夫一家的事業》,[俄]列夫•托爾斯泰《復活》,[俄]《契訶夫小說選集》(一至二十七冊)等。 |
|
目錄〈伴讀〉契訶夫.一雙最乾淨的小說眼睛——唐諾 |
只有註冊並且購買過商品的顧客才能撰寫評價。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