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跨國勞動在臺灣

NT$620

庫存量: 2 件庫存

分類: , , 標籤: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
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收錄2019臺灣新聞攝影大賽系列照片第一名作品:屍骨還鄉路
  ☆★深入田野,看見來臺移工的真實血肉與人生
  他們是底層勞動市場的人力,從農漁、營建、傳統3K產業到科技業,臺灣經濟成長的實績有許多來自他們的血汗與付出。
  他們為一個個家庭承擔長照與看護之責,若沒有他們作為補充人力,已是高齡化社會的臺灣將有許多地方難以運作。
  當他們出現在公眾視野時,時常顯得扁平、晦暗,連結的意象往往也與剝削、勞動傷害甚或死亡有關……然而,真實的他們,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
  其實,選擇跨海工作就是面對未知,這些願意來臺工作的異鄉人,正是一群勇於擺脫既定生活、充滿冒險性格的人。當他們碰撞上充滿歧視的移工制度與僵固法律,有些不幸遭致碾壓,但也有許多人展現了高度能動性,在制度所不及之處,以各自的方法與想像,和臺灣這塊土地產生連結,建構起屬於他們自身的連帶、社群與地下社會。
  從二〇一六到二〇二三年,從臺灣到越南,獨立記者簡永達持續跨國追蹤臺灣移工議題,除了描繪鮮活的移工故事、他們在工作中所面臨的困境與危機外,也深入制度面,討論職災補償機制與移工寶寶所觸及的人權議題。此外,本書更從國際政經結構出發,討論族裔經濟的興起、跨國遷移的仲介角色、國際搶工的趨勢以及國際品牌對於供應鏈勞權的關注,如何影響臺灣移工的處境,是近年來理解臺灣移工與勞動現場全面且重要的調查報導。
共同推薦
  王美玉|監察委員
  王錦華|《鏡週刊》人物組副總編輯
  阮文雄神父|越南移工及配偶辦公室主任
  何榮幸|《報導者》文化基金會執行長
  李雪莉|《報導者》營運長
  吳靜如|臺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研究員
  唐福睿|作家、《八尺門的辯護人》導演
  廖雲章|獨立評論@天下頻道總監
  蔡崇隆|《九槍》紀錄片導演
  藍佩嘉|臺灣大學社會系特聘教授
  顧玉玲|作家、社運工作者
  (以上按姓氏筆畫排序)

作者簡介


簡永達
  南投人,臺灣大學新聞所畢。曾任《報導者》記者、《鏡週刊》人物組特約記者。傅爾布萊特學人(Fulbright Scholar)、中研院亞太中心、哈佛大學訪問學者。曾獲臺灣卓越新聞獎、曾虛白新聞獎、亞洲出版協會新聞大獎、香港人權新聞獎。攝影作品曾獲新聞攝影大賽系列照片首獎。合著《廢墟少年》獲Openbook閱讀誌年度中文創作、鏡文化「華文創作類」年度好書。在書寫中平衡宏觀的社會分析與微觀的生命故事。

目錄


【自序】  從一廣開始的故事
1 地下社會
1.1  第一廣場──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
1.2  透明的小孩──在臺移工寶寶
1.3  移工政策三十年,從禁絕到依賴
【專欄】人權轉向的關鍵──高捷泰勞抗爭

2 危險之島
2.1 等待職災補償的折磨
2.2 夾層裡的六條人命
2.3 從臺灣到越南,傷心的屍骨還鄉路
【圖輯】屍骨還鄉路
2.4 異鄉送行者──以佛法撫慰人心的越南法師

3 異鄉家人
3.1  那些在臺灣奮力一搏的移工男孩們
3.2 我在臺灣學抗爭──一堂在臺移工的公民課
3.3  卻在他鄉築淨土──印尼移工淨灘團的故事
3.4  假日裡的國王──菲籍移工選美中的隱蔽世界
【圖輯】假日裡的國王與皇后

4 人權大浪
4.1 簽本票的陷阱──誰讓菲律賓移工背負失控債務?
4.2 當日本變移工首選──預示臺灣缺工危機的越南勞務街
4.3  人力仲介還是人口販子?──取消三年一出國後的仲介亂象
4.4 越南招工網路的演變──同步發生的仲介機構穩固化與招募體系彈性化
4.5 打擊血汗供應鏈──零付費制度對臺廠與仲介的衝擊,以及移工權益的保護

致謝
移工大事紀
注釋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

只有註冊並且購買過商品的顧客才能撰寫評價。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