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運動匯集眾人力量,推動社會變遷,追求一個更美好生活的願景。一旦這樣的願景感召人民,促發了行動的意志,即能形成一股能夠扭轉不利局勢的社會力量。臺灣告別長期威權統治,邁向自由民主,逐步落實勞動保護、族群正義、性別平等、非核家園、婚姻平權等理想,都是由社會運動所推動的。
這本《社會運動與臺灣社會》大幅改寫自作者在2005年出版的《社會運動概論》。在這17年間,臺灣與臺灣以外的社會運動及相關研究作品,風貌已急遽改變,需要重新梳理。本書期待提供一種知識性的引導,透過既有的國外與本土研究作品之梳理,協助讀者發展出剖析與洞察社會運動現象之能力。
新版大幅精簡、刪除過時的研究文獻與個案,新加入關於無領導者運動、社群媒體影響、保守派運動、社運的經濟影響等新興議題,盡可能引用臺灣的相關研究成果。本書內容深入淺出、論證紮實,是一本確切反應世界潮流、根植於本土經驗的社會運動導論書籍。
|
|
作者簡介何明修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國家科學與技術委員會人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在2000年取得臺大社會學博士,曾任教於南華大學、國立中山大學,研究專長為社會運動、勞動社會學與環境社會學。中文專書著作包括《為什麼要佔領街頭?從太陽花、雨傘到反送中運動》(2019)、《支離破碎的團結:戰後台灣煉油廠與糖廠的勞工》(2016)、《社會運動概論》(2005) 等。
|
|
目錄序言
第1章 導論:從抵抗到社會運動 1 一、什麼是社會運動 2 二、社會運動的現代性 10 三、壓迫、抵抗與社會運動 15 第2章 社會運動研究的典範與理論 21 第3章 個體與集體之間:認同、生命歷程與世代 57 第4章 組織與網絡:社會運動的動員結構 81 第5章 網際網路、社群媒體與社會運動 109 第6章 政治環境:社會運動的政治機會結構 131 第7章 構框:社會運動的意義創造 155 第8章 情緒、儀式與社會運動 187 第9章 非典型運動:反制運動、保守派運動、由上而下動員的運動 207 第10章 社會運動的後果 229 第11章 社會運動研究在臺灣:邁向制度化 255 附錄1 12份中文期刊 283 |
只有註冊並且購買過商品的顧客才能撰寫評價。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