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一個不被時代窒息的見證者和他獨守家園20年的妻子 至今我已接近九十之年,回顧自己不過是默默無聞一個平凡的百姓,但一生遭受的種種風波及壓迫,應該將其記述下來供我家子孫或世人的參考,我認為應是一種義務,如能對實現公平、正義的社會有所助益,那就超乎我的期望了。 自序 鍾興福 鍾前輩珍藏這些豐富物件,印證他在軍法處獄中從難友身上或自己所思所想裡,警覺到再怎麼困難的環境下都要存活下去,更要運用各種可能的方式留下紀錄,總有一天,歷史會說出他們那個世代為了生存下去,熱切關心土地的理想和胸懷。 採訪後記 曹欽榮 本書特色 包括作者自述、口述訪談、獄中文書圖片,完整紀錄作者人生始末。 作者簡介 鍾興福 1921年5月15日出生於坪林鄉(魚逮)魚堀,以工農為業。1955年34歲因涉及王忠賢案被捕入獄,先後在在軍法處、安坑監獄、綠島新生訓導處、泰源監獄、綠島綠洲山莊監禁二十年。1975年54歲依減刑條例釋放,幾經轉折後至南山開墾果園,目前與妻邱採霞長居南山務農為生。 採訪者簡介 曹欽榮 台灣游藝設計負責人,曾參與規劃台北228紀念館、綠島人權紀念園區,長期從事台灣人權文史採訪、博物館規劃工作;目前就讀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這本書是由許多人協助整理,希望透過團隊協力,讓我們的歷史更加鮮活、接近事實。 序 推薦序 為了見證,活了下來 李敏勇 在我的文學之路,巡梭了許多時代見證的心靈。其中,又以東歐一些國家在二戰後共產黨統治體制被壓迫的聲音,印象最為深刻動人。 捷克詩人塞佛特(J. Seifert, 1901-1989,198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在他的〈河畔公園〉裡,說「到了老年/我學到寧靜的可愛/有時它比音樂更刺激/寧靜中會出現顫抖的信號」。接下來的行句,更是觸目驚心: 「在記憶的叉路口 捷克這個國家,在1980年代末期,經由動人的絲絨革命,結束了共產黨統治體制,走向自由化。整個東歐的國家,毫無例外地,也都走向非共的民主新時代。相同的時期,台灣解除戒嚴統治,但國民黨中國體制仍在,中國國民黨的統治也沒有結束。 二戰後,東歐各國從納粹德國控制下解放,走向共產黨統治體制。而台灣,則從日本殖民統治,走入國民黨中國以祖國之名的類殖民統治。從二二八事件到五○年代的白色恐怖,以及長期化的戒嚴,塞佛特詩裡的見證,一樣血跡斑斑。但是文學的見證呢?詩的見證呢? 因為從日本殖民統治到國民黨中國類殖民統治,不只政治困厄延續,語言更從不同的國語轉換情境中,讓跨世代跨時代的人們瘖啞化。失去了語言,找不到語言的出口。再加上,國民黨中國的類殖民統治、中國國民黨政權的長期壟控,以及人民的心靈被宰制,扭曲的社會病理,轉型正義即使政黨曾經轉替執政,也未充分實現。 沒有豐富的時代見證心靈反映在文學作品裡,沒有歷史的清洗,沒有像塞佛特一樣的詩對不公不義政治的控訴,沒有足夠的社會觀照力量,沒有足以顛覆一黨統治長期化的覺醒條件……,但是,仍然有一些政治受難者,以自身的苦難作見證,讓我們聽到時代所窒息的名字,聽見來自墳地深處棺木迸裂的聲音。 他們也許並非文學家,不是詩人,但他們彌補了文學家、詩人不在場的見證。鍾興福前輩──這是曹欽榮的稱呼。鍾興福回憶錄──是一個曾經被判無期徒刑、被監禁了21年的白色恐怖受難者的告白,也是時代的見證。他的患難「同學」盧兆麟前輩,曾是我三十年前職場「同事」,蔡焜霖前輩也是。 蔡焜霖前輩、盧兆麟前輩都有文采,他們從日文而中文,顯露的是知識人的形跡,著書立說自然而然。而鍾興福前輩,自述為一介凡夫,但特殊的人生經歷卻使他不能不舉筆為文,書寫下在政治困厄下苦難的見證。我翻閱著他的回憶錄書稿,對照著曹欽榮在「採訪後記」中的〈認識因緣〉,看到了一位沒有被時代窒息的政治受難人形影。 回顧2008年春,盧兆麟前輩在二二八當天,於馬場町為青年朋友講解白色恐怖歷史而突然倒地。過逝。我在一首詩:〈春祭.馬場町〉紀念他,寫下「彷彿永遠矗立在馬場町/你的形影將冷風轉化成自由的空氣/呼喚青春之歌/那是消失時代裡你的身影 |
|
作者簡介 |
|
目錄006 序 為了見證,活了下來 李敏勇 010 自序 012 改版補述 015 一介凡夫 016 出生時家境 031 結婚成家 032 結婚 045 終戰生活 046 終戰後物價暴漲生活困苦 051 組織活動 052 北峰區長葉敏新 063 逮捕 064 第一次被捕 067 問訊判決 068 押送保安處跟王忠賢對質 |
鍾興福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