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香港如何從爭取民主的反送中運動快速進入白色恐怖時期?
反送中運動之後的「香港人」都去了哪裡?都做了什麼?
台灣人/社會如何看待香港的反送中運動?
台灣的民主運動和香港的民主運動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
曾經團結港台的「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為什麼現在台灣卻瀰漫了「疑港論」?
從反送中運動猛然爆發到國安法的全面鎮壓,香港的高度自治已經不復存,而台灣也出現了唇亡齒寒的迫切感。香港國安法體制是用來清算過往民主運動的參與者與組織,以便將這個全球城市納入內地的維穩控制,一旦反抗勢力被徹底剪除,統治者就可以遂行其意志。
然而,被壓迫者儘管沒有空間能公開表達異議,他們仍是善用各種統治者看不見的死角,進行地下化、未明言的抵抗。反送中運動規模龐大,影響深遠,跨越了前線/後勤、線上/街頭、香港/海外等不同的空間場所,無論是就持續的時間、參與者的廣度與深度或是區域與全球性的後果而言,都舉世罕見。
本書意在於記錄與分析香港鉅變下不同人士的實際感受,包括前線抗爭者、律師、家長、基督教徒、海外移民與留港台灣學生。他們的公開行動有可能是街頭抗議、法律協助、海外遊說,在其日常生活領域,他們也經歷了遷移與否的內心掙扎、宗教信仰的內省叩問、政治認同的移轉等。隨著運動的興起與衰退,本書所關切的主角們也經歷了不同的情感狀態,從激昂的憤慨到無能為力的愧疚感到面臨司法程序的恐懼等。這些同時發生在公共領域與私生活的變動,都值得不同學門領域研究者共同關注。
|
|
作者簡介主編簡介
何明修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作者簡介(按章節順序)
何明修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吳叡人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林鶴玲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退休教授
孫春在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系退休教授
黎恩灝
美國喬治城大學亞洲法中心研究員
許菁芳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助理教授
呂青湖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黃克先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黃舒楣
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陳盈棻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張詠然
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生
洪與成
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
陳薇安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學士班學生
陳健民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客座教授
|
|
目錄第一章導論:香港民主運動的台灣觀點/何明修
第二章朝向相互主體之路:近現代帝國史脈絡中的台港關係/吳叡人
第三章當香港反送中運動遇見遊戲行動主義/林鶴玲、孫春在
第四章香港司法政治化與法律人的回應/黎恩灝、許菁芳
第五章國安教育與留港家長的反抗/呂青湖
第六章香港政治抗爭、教會權威與信者主體性/黃克先
第七章撤離的日常化:移動性、情感政治、共同體/黃舒楣等
第八章海外香港人的國際戰線/何明修
第九章台灣留港學生在反送中運動後的政治認同轉變/陳薇安
第十章結語:香港民主的未來/陳健民
|
只有註冊並且購買過商品的顧客才能撰寫評價。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