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一九四五年,台灣從日本時代迎向戰後,值此動盪時期,社會結構的變與不變,讓二戰後的日本元素在與國民黨政策的角逐拉鋸中,重新被形塑轉化。台灣人的對日本觀感,雖說因人而異,但也不乏有人將日本元素投映在自身的身分認同上。台灣人的日本情愫,其背後究竟隱藏了什麼?台灣人,如何從日本時代蛻變轉化而開展自己的戰後人生?《日本時代的殘光餘影—走過兩個時代的台灣》企盼引領讀者,一探究竟。——林初梅
本書之研究對象,以日本時代及一九七○年代末期民主化運動揭開序幕前之國民黨執政時期為主。……一般而言,日本的「兩個時代」,往往以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時作為分界點,劃分為戰前和戰後。筆者在本序言中也延續這個用法,但希望讀者注意到台灣的「戰後」並非始於一九四五年,因為某些層面顯示出一九四五年以後的台灣仍處於「戰爭時期」。
對今日台灣而言,本書所講述的台灣經驗或許已逐漸成為歷史,而且想要了解現在的台灣,確實也不能迴避「兩個時代」之後民主化時期的相關議題。回到我自身的經歷,我最初所感受到的台灣人的韌性與活力,也確實是在民主化過程中,深受社會或與他人互動之影響所形成的。不過,在構成當前台灣社會的多元要素及其相互關係的基礎中,存在著「兩個時代」的歷史基層,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因為民主化不是在真空狀態開始的,而是以在那之前的社會基礎為前提所展開的,希望本書能引起讀者對台灣「兩個時代」的共鳴,並進一步發展出新的研究議題。——石井清輝
|
|
作者簡介林初梅
大阪大學人文學研究科教授
研究專長:語言社會學、近現代台灣研究
所澤潤(Shozawa, Jun)
立正大學教授、群馬大學名譽教授
研究專長:教育史、教育方法學、口述歷史、記錄史料學
石井清輝(Ishii, Kiyoteru)
高崎經濟大學地域政策學部副教授
研究專長:地域社會學、生活史研究
|
|
目錄目錄導讀1 台灣中的日語世界 所澤潤 著/王耀德 譯
導讀2 多元社會台灣的歷史重層結構 石井清輝 著/林初梅 譯 Ⅰ消費文化與「戰時」統制的消長 Ⅱ最高學府,戰前與戰後 Ⅲ文人/作家創作生命中的時代刻痕 Ⅳ「台灣」在戰後日本的消融與重塑 補遺 「台籍日本兵補償問題思考會」與台籍日本兵求償問題 林初梅 文 第8章 日本殖民地同窗會戰後的台灣記憶—以台北市樺山小學校為例 石井清輝 著/林姿瑩 譯 後記 日本時代的殘光餘影—走過兩個時代的台灣….. 343 |
只有註冊並且購買過商品的顧客才能撰寫評價。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