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兩宋時期的外交政策是主戰派和主和派互相激盪
但是宋人屢次北伐都失敗,只好以屈辱的國格維持偏安局面。
兩宋自始至終,不得不面對現實,
基於理性思想,採取彈性的外交手段來求生存。
兩宋時期,朝野人士對於遼、金、蒙古三個民族的性質和優勢有不同程度的認識,提出的外交政策,大致分為主和派和主戰派。主和的極致是石敬瑭的所謂「屈辱」的外交,對遼稱臣納貢,並且認遼太宗耶律德光為父。主戰的極致是宋太宗和南宋韓佗胄的北伐。這樣的二分法也許過於簡單。如果深入一層觀察,一方面兩宋對遼、金、蒙古的政策,其實可以說是「和、戰、守」三策的交互的彈性運用。而基本目的是維持與強大外夷的和平相處而不是征服。
在主戰和主和派系激盪之下,宋人屢次北伐失敗,只好以屈辱的國格維持偏安的局面。兩宋自始至終,不得不面對現實,基於理性的思想,採取彈性的外交手段來求生存。
宋代與遼金元三個王朝的關係,與過去的王朝不同。在多元國際系統下,宋代與遼金元三朝除戰爭外,為維持和平而採取彈性外交,與敵國舉行無數次的談判,訂立自古以來最多的條約,規範國際外交禮儀,交換無數使節,並在邊界實行榷場貿易。這段空前的歷史演變值得我們注意和探討。
另外,宋人賦詩數量大,包涵範圍從國家大政到家庭瑣事,常以詩歌代替書信或論說。本書中的敘事常引用詩歌輔助,也說明了當時人對世事的看法與感觸。 |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