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流:現代世界經濟的形成,中國與歐洲為何走上不同道路?

NT$650

作者: 彭慕蘭 (Kenneth Pomeranz)
譯者: 黃中憲
出版社:衛城出版

庫存量: 2 件庫存

內容簡介


大分流創造的現代世界經濟,即將終結?
唯一費正清獎兩屆得主 彭慕蘭 大師經典之作

在十九世紀以前,西歐並不是世界經濟的唯一中心,中國也曾具有左右世界經濟的能力,但是──
為何只有西歐獲得獨一無二的突破?
為何只有西歐成為世界經濟的中心?
為何只有西歐讓更多人口享受前所未有的高水準生活?
為何西歐踏上資本密集之路,而中國則走進勞力密集的死胡同?

☆全新中譯本

★美國歷史學會費正清獎
★世界歷史學會年度獎
★美國圖書館學會傑出學術書籍

十八世紀的英格蘭與中國江南比你所想的更相似:兩地老百姓的平均壽命、人口成長速度、營養與生活水平都驚人地相近,也面臨同樣的資源限制與生態困境。江南的市場經濟型態,甚至比歐洲更接近亞當.斯密的古典經濟學理想。

那麼,工業革命為什麼出現在英格蘭,而不是中國江南?或者反過來問,英格蘭為什麼沒有成為中國的江南?為何歐洲踏上資本密集的道路,而東亞則走進了勞力密集的死胡同?為何西方崛起而中國衰弱?

彭慕蘭的全球經濟史經典著作《大分流》,跳脫歐洲中心論,結合史學界對歐洲、中國、日本、印度各地的研究成果,呈現出近代世界形成以前,全球各地多中心的經濟發展。本書以經濟史的角度反駁西方具有先天優勢的論點,翻轉對西方崛起、東方沒落這件事的理解方式。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全球化的新局勢下,回顧十九世紀東西方「大分流」的起點,將有助於我們理解這個由「大分流」所造就的現代世界。甚至進一步思考,今天我們是否接近分流的終點,正在走向合流,甚至,還將越過合流點朝著反向大分流而去?

◎榮獲美國歷史學會費正清獎
◎榮獲世界歷史學會年度獎
◎入選美國圖書館學會傑出學術書籍

本書特色:

大分流創造的現代世界經濟,即將終結?

【大師經典之作】彭慕蘭是唯一曾兩度榮獲美國歷史學會費正清獎殊榮的漢學巨擘。原文出版後已成任何試圖回答「西方為何崛起」、「中國與東方為何衰弱」者必讀的經典,深刻影響激辯方向。

【重探關鍵問題】中國與歐洲曾擁有相似的經濟潛力,但為何西歐勝出主宰世界?這個由「大分流」所創造出的現代世界經濟勢力,是否正在走向終結?回答這個問題,有助於今日的讀者釐清過去兩三百年來東、西方勢力消長的原因,並反思現代世界是否正走向合流。

【改寫既有觀點】本書跳脫西方中心論,運用「交互式比較法」比較歐洲、中國、印度、日本、東南亞等地的近代歷史與經濟發展狀況,呈現出近代世界形成以前,全球各地多中心的經濟發展,反駁西方具有先天優勢的刻板印象。

【經典鉅著.全新譯本】華文圈最新中譯本。

專業推薦

專文導讀:陳國棟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專文解說:林明仁 台灣大學經濟系主任

  共同推薦:
朱雲漢 中央研究院院士
林益仁 臺北醫學大學醫文所所長
胡川安 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陳建守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共同創辦人
游博清 中興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劉瑞華 清華大學經濟系教授
蔣竹山 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
閻紀宇 風傳媒執行副總編輯
顏擇雅 作家、出版人
*按姓氏筆畫排列

一本極發人深省的著作,將一舉改變關於資本主義起源、西方崛起與東方沒落的辯論走向。──《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增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

這本書非常重要,任何認為解釋工業革命對我們理解現代世界至關重要的人,都必須認真看待。……本書豐富到幾乎每一頁都有新的見解。──《美國歷史評論》(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令人信服且有縝密研究為依據的著作。──《自然》雜誌(Nature)

本書最重要、最具影響力且絕無僅有的貢獻,就在於讓我們對導致西方與中國出現大分流的原因和機制,有了全新的認識。…….是一次完全嶄新與新鮮的創舉。儘管彭慕蘭是在對歐洲、中國、日本、印度、東南亞等地區進行比較,但他還透過大膽且新穎的嘗試將這些比較彼此連結,足以讓幾乎所有先前的相關作品都顯得過時。──《亞洲研究期刊》(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透徹的研究與出色的論證……《大分流》無疑是近年來出版過最細緻、最重要的計量經濟史研究之一,尤其是在世界史領域。──《世界史學報》(Journal of World History)

現代社會一個引人注目的特徵,便是收入與生活水平在國際間出現了巨大的差距:一邊是西歐與其分支,另一邊則是廣大的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彭慕蘭的著作是對既有研究文獻的重要補充,挑戰了每一種關乎歐洲崛起的主要解釋。──美國圖書館學會《選擇》月刊(Choice)

彭慕蘭利用歐洲發明的經濟學來推翻歐洲中心論,替我們的世界樹立了一個毋庸置疑的新事實:歐洲人再也無法想像只有他們獨自站在經濟增長的門口,因為彭慕蘭和他的後漢學(new sinology)同事們已讓人重新認識了「中央之國」及其令人讚嘆的史料,並寫下一本不可或缺的書。──麥克洛斯基(Deirdre McCloskey),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經濟系教授《經濟寫作》作者

彭慕蘭結合了制度因素與技術和地理上的好運,解釋了這場經濟與生態上的「平局」如何突然演變成西歐對中國的勝利。他結合了對全球的想像力與所需的科學細節,從而使其論點更加堅實。《大分流》值得被廣泛尊重。──彼得.林德特(Peter H. Lindert),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經濟系教授《國際經濟學》作者

一本奠基在社會科學與歷史學領域之龐大知識、大量閱讀、以及密切與仔細分析的權威之作。──喬爾.莫基爾(Joel Mokyr),西北大學經濟系教授《富裕的槓桿》作者

這是一本傑出的書,在豐富且紮實的證據與優雅論證的支持下,對傳統概念發起了認真仔細且極具毀滅性的進攻。──金世傑(Jack A. Goldstone),喬治梅森大學公共政策學院教授《為什麼是歐洲:世界史視角下的西方崛起》作者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彭慕蘭Kenneth Pomeranz

唯一兩度榮獲美國歷史學會費正清獎的重量級學者。耶魯大學歷史學博士,師從知名漢學家史景遷,曾任教於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現為芝加哥大學歷史系教授。曾以本書與另一本著作《腹地的構建》(The Making of a Hinterland: State, Society, and Economy in Inland North China, 1853-1937)獲得美國歷史學會的費正清獎。另與史蒂夫.托皮克合著有《貿易所打造的世界》(The World that Trade Created: Society, Culture and the World Economy, 1400 to the Present)一書。

譯者簡介

黃中憲

政大外交系畢,專職筆譯,譯有《貿易打造的世界》、《維梅爾的帽子》、《帖木兒之後》、《太平天國之秋》、《帝國暮色》、《戰後歐洲六十年》、《意外的國度》、《湖南人與現代中國》、《未竟的帝國》、《成吉思汗》三部曲等。

目錄


目錄

‧導讀  漫談《大分流》/陳國棟

導論  歐洲經濟發展的比較、關聯與敘事

第一部 有著驚人相似之處的世界
第一章 歐洲領先亞洲?從人口、資本積累與技術解釋歐洲發展
第二章 歐洲與亞洲的市場經濟體

第二部 從新風氣到新經濟?消費、投資與資本主義
第二部的導論
第三章 奢侈性消費與資本主義的興起
第四章 看得見的手:歐洲與亞洲境內的商行結構、社會政治結構、「資本主義」

第三部 超越亞當.斯密與馬爾薩斯:從生態限制到持續性工業成長
第五章 共有的限制:生態不堪負荷的西歐與東亞
第六章 廢除來自土地的限制:美洲這個新一類邊陲地區

‧解說 為什麼中國沒有資本主義?《大分流》之後的反思/林明仁

附錄
致謝
注釋
參考書目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

只有註冊並且購買過商品的顧客才能撰寫評價。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