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的解析

NT$520

庫存量: 1 件庫存

內容簡介


  夢確實有意義,且並非如一些權威所說的那樣,是大腦部分活動的表現。當釋夢工作完成我們就會知道,夢是欲求的滿足。——佛洛伊德

《夢的解析》出版於1900年,涉及範圍極廣,除了精神病症的材料,還包含了對文學、藝術、神話、教育等方面有啟示價值的新觀點。佛洛伊德曾在第三版序言中提到:「此書包含了所有我最有價值的發現。這種洞察,有時候一生也只出現一次。」

佛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中分析了大量夢例,包括兒童夢、荒謬夢、焦慮夢,以及各種典型夢。他以其特有的精神分析法,主要是透過聯想的詮釋學方法,根據大量夢例的經驗事實,加上訓練有素的敏銳觀察力和嚴密的邏輯推理,利用在醫療病人過程中已發現的某些概念如潛抑、無意識、宣洩等,建立其具有動力學特色的夢的理論。佛洛伊德認為,一般醫生從生理觀點來研究夢是徒勞無益的。他認為夢的本質是(無意識中被潛抑的)欲求的(偽裝的)滿足,而此一本質對精神分析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

某種意義下,《夢的解析》也是一本經過偽裝的自傳,描繪了佛洛伊德藉以進行自我分析的種種夢境,不僅表達出他感到的挫折——自己的專業生涯在科學上受到挫敗、反猶偏見的阻礙,同時也表達出他所感到的孤立——置身受到國家社會主義威脅,搖搖欲墜的奧匈帝國。曾有人說佛洛伊德的邊緣感乃是對其創造性的一大激勵。他在所處的社會中一半在內、一半在外的位置,正是標準的參與觀察者所採取的位置,而他站在社會邊緣的觀點,徹底改造了這個社會的自我了解。

此譯本譯自1999年牛津大學出版之版本,該版本係譯自初版《夢的解析》。佛洛伊德後期受到部分人士影響,開始認為夢境十分依賴符號,而這些符號意義至少有一部分獨立於其所處的脈絡。初版《夢的解析》呈現出佛洛伊德原始對於夢的理論的思考,及其對夢中意象更靈活、更敏感的詮釋。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

奧籍猶太人、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生於捷克,後隨父母遷居至奧地利,1873年進入維也納大學學醫,1938年為逃避納粹的統治而遷居英國,1939年過世於倫敦。

佛洛伊德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人格三分結構等重要理論。其所創立的精神分析學說對人格理論、精神病、心理治療等方面有重大貢獻。

審訂者簡介

巫毓荃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衛爾康醫學史研究中心(Wellcome Trust Centre for the History of Medicine)博士,中研院史語所助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東亞醫學史、精神醫學史與心理學史。

譯者簡介

孫名之

曾任中國湖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系教授,主要研究西方近、現代心理學史及其流派。

目錄


目錄

譯序:對佛洛伊德《夢的解析》的幾點認識/孫名之
無意識之謎——佛洛伊德主義的誕生/湯瑪斯.曼

導論/瑞奇.羅伯森
文本說明
翻譯說明
序言/佛洛伊德

第一章 有關夢的科學文獻
一​​ 夢與清醒生活的關係
二 夢的材料──夢中記憶
三 夢的刺激和來源
四 為什麼夢會在醒後被遺忘?
五 夢的顯著心理特徵
六 夢中的道德感
七 夢及夢的功用的理論
八 夢與精神疾病的關係

第二章 釋夢的方法

第三章 夢是欲求的滿足

第四章 夢的偽裝

第五章 夢的材料與來源
一 夢中最近的和無關緊要的材料
二 作為夢的來源的幼兒期材料
三 夢的軀體來源
四 典型的夢

第六章 夢的工作
一 凝縮作用
二 置換作用
三 夢的表現方法
四 表現力的考慮
五 一些夢例​:夢中的計算和言語
六 荒謬的夢​、​夢中的理智活動
七 夢的情感
八 潤飾作用

第七章 夢過程的心理學
一 夢的遺忘
二 回歸作用
三 欲求滿足
四 夢中驚醒、夢的功能、焦慮夢
五 原發過程和續發過程、潛抑
六 無意識與意識、現實
參考文獻

夢的索引

佛洛伊德作品
人名對照表
名詞對照表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

只有註冊並且購買過商品的顧客才能撰寫評價。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