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學與傳統

NT$380

庫存量: 2 件庫存

分類: , 標籤:

內容簡介

  《史學與傳統》是一九八二年出版的,所收論文主要是七十年代的作品。那是一個變動很大的時代:中國大陸正從「文革」的災難中探索新的「解放」之路;台灣則開始由威權主義晚期轉向現代普世價值的尋求。相應於這一新的動向:我當時試圖從客觀的史學角度檢視中國傳統的特性,因為我深信對於過去的真切認識有助於我們對未來的觀測。本書重刊,距當時撰寫已在四、五十年之後了。在這半個世紀中,中國經歷了許多重大的變化。舉其最顯著者而言,台灣已成功地建立起現代的民主秩序,大陸則從內到外都面臨著深刻的新危機。大陸的情況尤其值得注意:就內部言,最近中共強加所謂「國安法」於「一國兩制」的香港,激起了新一輪的民主運動:不但是香港居民傾城而出,爭取自由,大陸黨內外也都出現了批評一黨專政和要求民主化的呼聲。司馬遷論史學早就提出了「通古今之變」的大原則,後世著史者無不遵奉。我的論著也是在這一原則的指導下寫成的。——余英時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余英時

祖籍安徽潛山,1930年生。燕京大學肄業,香港新亞學院第一屆畢業,美國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曾師從國學大師錢穆和當代漢學泰斗楊聯陞。1974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歷任哈佛大學教授、香港新亞學院校長兼中文大學副校長、耶魯大學歷史講座教授。2001年6月自普林斯頓大學校聘講座教授榮退。

2006年獲得美國國會圖書館頒發有「人文諾貝爾獎」之稱的「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第一屆唐獎得主。著有《歷史與思想》(1976)、《論戴震與章學誠》(1976)、《紅樓夢的兩個世界》(1978)、《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1980)、《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1984)、《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1987)、《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1987)、《歷史人物與文化危機》(1995)、《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1998)、《朱熹的歷史世界》(2003)、《宋明理學與政治文化》(2004)、  《中國文化史通釋》(2010)、《文化評論與中國情懷》(2011)、《方以智晚節考》(2012)、《論天人之際》(2014)、《余英時回憶錄》(2018)等多種。


目錄

《史學與傳統》重刊序
從史學看傳統—《史學與傳統》序言
中國史學的現階段:反省與展望
道統與政統之間— 中國知識分子的原始型態
中國知識分子的古代傳統
五四運動與中國傳統
從「反智論」談起
從中國傳統看學術自由的問題
試論中國文化的重建問題
說鴻門宴的坐次
方以智晚節考新證
方以智晚節考新證‧ 續篇
曹雪芹的反傳統思想
顧頡剛、洪業與中國現代史學
顧頡剛的史學與思想補論
從中國史的觀點看毛澤東的歷史位置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

只有註冊並且購買過商品的顧客才能撰寫評價。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