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自我精神的修羅 倫理困頓的迷宮
殘疾人性 不安幽靈 現實苦難的終點 文學修煉的起點 ★筆之利刃,剖心自食;顛撲不破,救贖不落。 面對殘疾嬰兒出生,身為父親的「鳥」突然陷入了道德困境。「鳥」直覺選擇了逃避,將嬰兒棄置於醫院,想方設法要讓新生兒衰弱而死……大江健三郎透過小說裡殘疾兒的誕生,參照現實的嚴酷,映折現代心靈的慘澹。最終,「鳥」走出自我的煉獄,決心勇敢肩負父親責任,和孩子一起堅韌地活下去。 瑞典文學院認為,作者「通過寫作來驅魔,在自己創造的虛構世界裡挖剖個人經驗,成功描繪出人類的共通點。可以認為,這是成為腦殘疾兒子的父親以後才會寫出來的作品」。大江本人則表示:「隨著頭部異常的長子出世,我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我覺得,無論是曾經受過的教育、人際關係,抑或迄今寫過的所有小說,都已無法繼續支撐自己。我努力重新站起來,進行工作療法,就這樣,我開始寫作《個人的體驗》。」 創作這部小說的同時,大江也密切關注廣島原爆受害者的遭遇和精神狀態、核輻射問題與畸形兒的誕生。一九六四年的《個人的體驗》直指無法拮抗的現實災厄與宿命僵局,人該如何為自身劃闢一條續存的路途?作為大江小說的晶體,本書是他持續追討種種核心母題的起點,亦是透過小說、苦尋人類拯救與再生契機的一份忠實紀錄。 ★獨語的受難經 時代的宿命場 半世紀以來最攝魄的小說召魂術 好評推薦 駱以軍|隔了半世紀,回頭再看《個人的體驗》,小說的藝術性、美感的痙攣和刺激仍是那麼新穎,它充滿對一個龐大的世界苦難的隱喻,以及對抗、被毆擊仆倒,比被醫療體系醫學話題判定為「怪物嬰孩」,更恐怖的什麼…… 邱振瑞|他開放讀者透過其「個人的體驗」,重新定義虛無和死亡,重新審視自我存在的意義。這好比當你嚴肅地行走在絕谷的鋼索上,面對撲面而來的山風,必然有不同的體會,在這種情境下,它是死神之手的捉弄呢,還是如愛侶的輕吻? |
|
作者簡介作者簡介 大江健三郎(おおえけんざぶろう) 一九三五年一月三十一日出生於日本四國愛媛縣喜多郡大瀨村,在戰後的民主主義下度過了少年時期,一生購得的第一本書是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罪與罰》,高中於故鄉松山完成學業。一九五四年四月考取東京大學文科,進入法國文學系就讀,以優異表現獲得東京大學獎學金,喜好法國哲學家與文學家沙特、卡繆的作品,思想受存在主義潤澤,並開始撰寫小說、劇本、詩和評論。一九五八年,以《飼養》獲第三十九屆芥川賞。一九六三年,先天性頭蓋骨異常的長子光出生,隨後訪查廣島原爆地區,改變了大江健三郎的文學和人生。此後,大江文學便朝向「鼓勵人給予勇氣」的目標發展,並且著重家庭、鄉村、森林等微觀世界的描摹,關懷範疇更擴及核能危機、地球環保等人類當前面臨的關鍵課題。一九九四年,大江榮膺諾貝爾文學獎,瑞典皇家學院指出,其作品「開闢了二戰後日本文學的新途」,「以詩性的創造力,密切結合現實和神話,表現想像的世界,並對人間樣態做出衝擊性的描述」。面對獲獎,大江從文化角度審視,認為自己的獲獎乃是日本文學「邊緣對中心的勝利」。 ● 瑞典文學院常務祕書、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委員會主席授獎辭:「核武器的悲慘後果是與腦功能障礙的兒子自然關聯的另一主題。大江以沙特式存在主義的哲學要素——人生的悖謬、無可逃遁的責任、人的尊嚴——貫徹他的作品,形成大江文學的一個特徵……大江說,他的眼睛並沒有盯著現世的聽眾,他只是在對日本的讀者說話。但他的作品卻存在『變異的現實主義』這種超越語言與文化的契機、嶄新的見解、充滿凝練的詩意象,這讓回歸自我主題的強烈迷戀消除了語言等障礙。我們終於對作品中的人物感到親切,對其變化感到驚詫,理解到作者關於真實與肉眼所見一切均無價值此一見解。價值存在於另一層次,往往從眾多變相的人事物中產生純人文主義的最終理想形象,一種我們都關注的感人形象。 譯者簡介 李永熾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曾任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現已退休。著有《福澤諭吉社會思想之研究》、《日本的近代化與知識份子》、《日本近代思想論集》、《莽蒼集》、《歷史的跫音》、《史記:歷史的長城》等。譯有《尼采》、《愚神禮讚》、《韋伯的比較社會學》、《韋伯傳》、《日本精神史》等,尤有日本文學譯作《日本掌中小說選》,川端康成《雪國》、《古都》、《千羽鶴》、《山之音》,夏目漱石《我是貓》,志賀直哉《暗夜行路》,吉行淳之介《等待的女人》,以及大江健三郎《萬延元年的足球隊》、《個人的體驗》、〈他人的腳〉等,是臺灣最早譯介大江健三長篇作品的翻譯家。 |
|
目錄臺灣版自序|大江健三郎 |
大江健三郎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