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權獨立的人間條件:台灣如何成為一個自由平等、團結永續的新國家?

NT$460

庫存量: 1 件庫存

分類: 標籤: ,

內容簡介


凝視台灣因素:
主權獨立的事實如何昇華為一個道德主體?
帝國主義者已經出牌,冷戰期安全舒適的歷史夾縫已經消失,
如今我們必須選擇:台灣應該成為什麼樣的國家?
如今台灣正處於前所未有的內憂外患之中,過去幾十年來人們心中的「現狀」早已不復存在。無論是中共的併吞野心、大國之間的博弈、還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各種經濟、社會、族群問題,都讓台灣被迫正視現狀,決定要走向怎樣的未來。
台灣必須決定要以怎樣的價值,建構怎樣的文化與社會,擁有怎樣的經濟模式,保障哪些生活權益,如何處理族群之間的關係,如何在國際之間拓出新路,如何讓國家與人民緊密連結,如何讓社會經濟與環境永續發展。這些條件如果沒有一個自主的主權國家,沒有人民對自身生活、價值、以及整體國家的獨立想像,都不可能實現。
本書的11位學者,分別從自身的專業角度提出台灣決定自身未來必須面對的問題,以及可能的解決之道,希望為關心台灣未來的讀者打開一些新的思考方向。
時局已經大亂,它既是殘酷的巨浪也是機會的窗口。不決定自身者終將被他人決定,透過進步價值的實踐強化主權獨立已成為在世間存活的必要條件。
▓內容特色
11位學者從政治獨立、勞動議題、經濟轉型、社會安全、多元族群、國際外交、文學文化主體性、地方與社群學的角度,探討為何主權獨立只是國家建構的起點,台灣在主權獨立的事實之上必須著力哪些面向,方能持續深化民主、團結社會。本書希望以嶄新的觀念,讓讀者在既有的政治經濟社會立場以外,產生新的想像。
▓各界推薦
李惠仁 紀錄片導演
李志德 資深媒體人
何榮幸 《報導者》創辦人、執行長
吳介民 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
孫友聯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陳方隅 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
陳俊宏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
陳嘉宏 《上報》總主筆
梁繼平 《香港民族論》編者
黃之鋒 香港眾志秘書長
黃丞儀 中研院法律所副研究員
葉 浩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藍士博 獨立研究者

重點推薦
在中國因素與台灣國家定位議題沸騰的歷史當下,主流社會鮮少全面性地認真思考台灣自己內部因素(簡稱「台灣因素」)。因為種種的不正義所造成的社會分裂乃至認同的分歧(例如經濟困難導致許多人轉而懷念過去的威權時代,既得利益當道使得許多人無法認同宣稱自己代表「本土」的綠色政權)。另一方面,中國因素提供了方便法門,轉移了我們自己內部國家治理問題的注意力。誠然,台灣必須鞏固國家主權,積極抵抗中國的強力壓迫與入侵,但是或許最佳的抵抗策略是貫徹自由民主,用公平正義來團結整個社會 – 具體上該如何做?
本書作者群分別從七大主軸(多元族群議題、政治與經濟轉型、社會安全制度、國際外交策略、文化主體性、地方與社群學、環保永續)分進合擊,用知識來實踐「人民取得重新定義國家的權力」,共同擘畫出一個台灣應該追求的國家願景。
這本書的市場目標鎖定在「願意認真思考台灣未來」的讀者,這群人「厭惡親中但又不喜歡只有非藍即綠的選擇」、「厭惡媒體上的政治口水」、「厭惡政治人物的粉絲現象」、「厭惡凡事只怪別人而不檢討自己」、「相信政治力可以帶來更好的明天」、「相信公平正義與進步價值」、「相信公共政策的複雜度需要專業知識與公民參與的結合」、「相信由下而上的力量」、「認為國家願景的擘劃需要全方位、跨領域的整合」。本書認為這個潛在的市場規模不小,但鮮少被觸及。
另一利基是出版本書的組織――社團法人經濟民主連合(以下簡稱經民連)――本身的特殊性。經民連成立於2014年318運動之後,是由促成該運動的眾多公民團體代表所組成,經常匯集眾多關心國家發展的公共知識份子與學者專家,針對當前重大議題針貶時事、舉行座談會與各種倡議活動,具有強大的「從知識到實踐」的能量。這本書做為經民連出版的第一本書,是經民連公共政策倡議運動的一環,連結台灣公民陣線(以經民連為軸心所串連的公民組織平台)近期推出的「十四項政綱」,往後所有相關活動,都能夠同時作為推書的場合。而且作者群當中,每位作者平日都是各領域能夠獨當一面的活躍宣講者。

作者簡介


■作者群 (依章節順序)
林秀幸 /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
台灣苗栗人,巴黎第五大學社會學博士,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照破:太陽花運動的振幅、縱深與視域》、《社會運動的年代――晚近二十年來的台灣行動主義》主編。喜歡漫遊在各學科當中,找尋生命的養分和自由的空間,不管在個人或是島國的層次。

吳叡人/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台灣桃園人,臺大政治系畢業,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現任職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s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中文版譯者,與《受困的思想:臺灣重返世界》作者。知識興趣在比較歷史分析、思想史與文學,關懷地域為台灣、香港、日本,以及世界,喜愛詩,夢想自由。

吳啓禎/經濟民主連合經濟組召集人
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經濟學博士

宋承恩/台灣民主守護平台理事
英國牛津大學博士候選人,專長為國際法。任中華民國對外漁業合作協會(OFDC)兼職法律顧問與外交部「我國參與國際漁業組織之策略研究專案小組」研究人員期間,曾參與台灣對外談判。其有關台灣主權、海域爭端、與對外關係的文章,散見期刊、報章與網路媒體。

林敏聰/國立台灣大學物理學系特聘教授、台灣社會民主經濟學社與公民智庫共同經營人
曾任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合聘研究員、台灣守護民主平台會長、台灣高教工會副理事長/理事/監事、經民連理事。長期研究台灣科技發展與體制,並思考進步價值、經濟以及技術文化之間的辯證關係。從公民公共知識的位置,透過跨領域的視野,思考、推動以社會民主為核心價值的創新經濟與科技發展典範。

蔡宏政/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中山大學社會系教授。台大哲學學士與碩士時期主要關心中西文化會通議題,於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校區(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Binghamton)取得社會學系博士之後,除了政治經濟學外,也涉獵一些人口老化與社會政策、福利資本主義,目前的研究方向有三方面,第一、以金融資本、產業資本與霸權領導研究美國與中國的衝突;第二、以地緣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國對外滲透;第三、以全球商品鏈研究台灣在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產業位置。

林佳和/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台灣淡水人,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很難升),講授憲法、勞動法、行政法、德文/法學德文等科目。學術興趣(不一定研究):國家理論、勞動社會學、政治經濟學、勞動市場政策、民主理論、歷史學(特別是一九一九至一九四五年歐洲史)、運動法學、手球戰術等。算熱心參與公民運動,關心多、行動少(有些邊緣、就是退出也沒人察覺的那種),最喜歡以下座右銘:想法激進、作法務實;知識上永遠悲觀、行動上永遠樂觀;當個有用之人是多麼乏味的事情啊!

楊翠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
一九六二年生,台中人。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現任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研究領域包含台灣文學、台灣婦女史、性別文化研究,創作文類以散文為主。曾獲第一屆全國學生文學獎(1981)、私立懷恩中學第一屆傑出校友(2008)、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第四屆傑出臺灣文獻獎」文獻推廣獎(2011)、東海大學第七屆校友楷模(2016)等。著有散文集《最初的晚霞》、傳記文學《永不放棄:楊逵的抵抗、勞動與寫作》、學術論文《日據時期台灣婦女解放運動》、《少數說話:台灣原住民女性文學的多重視域》、二二八口述歷史《孤寂煎熬四十五年》,與施懿琳、鍾美芳合著《台中縣文學發展史.田野調查報告書》,與施懿琳、許俊雅合著《台中縣文學發展史》,與施懿琳合著《彰化縣文學發展史》,與廖振富合著《台中市文學史》等,以及台灣文史研究論文二十餘篇。

杜文苓/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環境規劃博士,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民主創新與治理中心主任、EASTS期刊副主編,同時擔任國際責任科技網絡理事、地球公民基金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與環境權保障基金會董事。研究領域為環境治理與永續發展、科技與社會、風險溝通與決策、公民參與/審議民主等。著有《環境風險與公共治理:探索台灣環境民主實踐之道》。曾獲得中央社十大潛力人物――社運環保類組、吳大猷先生紀念獎等的肯定,是一位學術研究與社會實踐並重的學者。

官大偉,Daya Dakasi/泰雅族、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
泰雅族,美國夏威夷大學地理學博士,現為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研究教學領域為:民族政策、民族地理、原住民族土地政策、原住民空間研究、原住民社區製圖、社區自然資源管理等。其致力在原住民族土地議題上結合學術研究、教學與社會實踐,同時也實際和許多部落協力合作,進行傳統領域調查、國土計畫培力與社區發展的工作。近年來,亦嘗試在文化生態、土地政策等共同主題上,進行和菲律賓、紐西蘭等太平洋地區的比較研究。

邱星崴/耕山農創社會企業負責人
台灣苗栗人,台大社會系,清大人類學研究所,耕山農創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長期從事地方工作,關注台三線區域長時段變化,目前致力於台灣地方創生方法論。

■編者
林秀幸/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
吳叡人/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

只有註冊並且購買過商品的顧客才能撰寫評價。

購物車